怀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幸福的时光,每个人都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,但如果过早地发生,那就非常令人担忧了。尽管早产儿的存活率较高,但仍存在许多潜在的健康和发育问题,孕妈妈应预防早产。那么早产有哪些危害呢?早产儿该怎么办?早产对宝宝有什么影响?早产可以预防吗?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经验,一起来看看吧。
易导致早产的九个因素1.有早产史。
早产史是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。多项研究表明,曾经有过早产史的女性再次生育时,早产的风险会增加30%至50%。
2、两轮胎间距太短。
《英国妇产科杂志》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,在生完第一胎后12个月内怀孕的女性中,在妊娠39周之前分娩的几率超过50%。美国国家儿童健康质量研究所所长斯科特伯恩斯博士表示,分娩间隔18 个月是最理想的。
3、孕妈妈体重不足。
体重不足的孕妇会增加早产的风险。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方法之一。
4、细菌感染。
细菌性阴道炎、支原体感染、解脲支原体感染会增加早产的风险。
5、空气污染。
纽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,空气污染每年导致16,000 例早产。污染严重的城市情况更为严峻。
6、子宫颈太短。
接受宫颈环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女性会出现子宫颈缩短,怀孕后早产的风险增加。
7. 或多胞胎。
早产是怀孕或多胎母亲的常见并发症。研究发现,儿童和三胞胎早产的风险分别增加50%和90%。四胞胎及以上的早产风险较高。
8.夫妻抑郁症。
患有首发抑郁症或复发的女性性患有抑郁症的女性在怀孕32 至36 周期间早产的风险增加32 至40%。丈夫首次出现抑郁症会使妻子在怀孕22 至31 周期间早产的风险增加38%。早产的常见危险
1. 对身体发育的风险
早产儿一般比足月儿要小,因此更实际的危险是身体发育部分的大部分器官尚未发育完全。许多早产儿有大脑麻木、肺部问题、视力和听力问题。
2.认识发展风险
一些早产儿存在一种或多种认知发育障碍,尤其是妊娠32 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。智力障碍、自闭症、学习、言语和行为问题都会增加早产的风险。
早产儿健康
早产儿存活率较高,但仍存在许多潜在问题。
3. 长期健康问题
怀孕26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存活率仍有80%,但大多数需要几个月的医疗护理和静脉注射,超过25%的婴儿存在长期健康问题。
4. 孕产妇健康风险
早产一般不会影响母亲的健康,但用于治疗早产的药物可能会给母亲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。药物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、心跳加快、血糖异常、头晕、头痛和恶心。
如何预防早产和感染
很多女性朋友在出现感染,尤其是生殖道感染的时候,都不敢吃药。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。因为当羊膜受累阴道炎、宫颈炎等生殖道感染或呼吸系统、肠道等全身感染性时,很容易引起胎膜早破,进而导致早产。因此,孕妈妈出现感染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。
当然,在备孕的同时最好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,尽可能预防感染。
定期检查
孕妈妈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。做检查可以了解胎儿的状况,检查胎儿是否有早产的迹象。如果出现早产迹象,应立即处理。此外,检查还可以帮助妈妈们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。
防止疲劳
虽然怀孕需要一定的活动量,但孕妈妈还是要注意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。怀孕的妈妈如果劳累过度,就会早产。另外,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负重。很容易导致宫颈口张开,导致早产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
怀孕期间,孕妈妈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,减轻劳动强度,增加休息时间。孕妇心理压力越大,早产率越高。尤其是严重、焦虑、抑郁与早产密切相关。因此,孕妈妈应保持心情平和,消除紧张情绪,避免造成不良的精神影响。为了吸收合理、充足的营养,孕晚期应多卧床休息,保持左侧卧位,以减少宫腔对宫颈的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