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,超声监测卵泡的同时,抽血检查雌二醇。雌二醇。(E2)是体内发挥生理功能的雌激素。
(图:雌激素分子结构)
E与排卵的关系
E2由卵巢颗粒细胞分泌。在卵泡生长过程中,颗粒细胞数量越多,功能越强,合成分泌越多E2.外周血分泌越多,E2水平也相应上升。雌激素水平有两种单位表示,单位换算1pg/ml=3.67pmol/L。
在自然状态下,随着优势卵泡的发育和颗粒细胞的分泌E2水平逐渐缓慢上升,浓度范围为25~75pg/ml(92~276pmol/L)。
随着卵泡的发育和成熟,E排卵前水平为200~600pg/ml(730~2200pmol/L),排卵后血清E2水平短暂下降,然后随着黄体的成熟,分泌E2不断增加,使血清E2又逐渐上升,直到黄体中期达到第二峰值100~300pg/ml(376~1100pmol/L),并维持平台期约2天。一周后,黄体开始萎缩,E2逐渐下降到低谷,月经随之而来。
排卵周期雌激素的临床意义
月经基础(周期第2~3天)E2水平
临床上需将 E2、FSH与LH综合分析水平结合后的意义。
(1)月经周期规律、卵巢功能正常的女性,由于经期卵泡发育无优势,E2处于基础水平,参考范围往往比较广(一般25~50pg/ml),意义不大。
(2)若基础E2持续低于25pg/ml,此时须结合FSH及LH的水平,如FSH>20U/L,提示卵巢功能衰竭。
(3)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常出现黄体功能不全,优势卵泡提前发育,E2提前升高,基础E2水平达80pg/ml,即300pmol/L。
两个自然周期E2峰值的临床意义
(1)排卵前E2峰值,即一个E2峰值可反映卵泡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的能力,间接提示卵子质量。当优势卵泡成熟时(直径16)mm),平均每个卵泡的血清E2大约在1100~1600pmol/l,如E如果低值与卵泡直径不一致,则可能表明卵泡发育不良。
(2)黄体中期E2峰值及孕酮(P)峰值可反映黄体功能。
排卵前卵巢基础状态评估
无论什么样的促排卵方案,在开始促排卵前都需要检测血清E2级,结合B超声检查显示的窦卵泡大小和数量,反映当时卵巢的基本状态是否适合开始使用排卵药物,初始剂量是多少。
E监测卵泡,防止卵巢过度刺激
在试管婴儿治疗中,使用促性腺激素药物促进卵巢排卵。过高的。E2级与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有关。
(1)结合B超声显示的卵泡大小和数量,可以同步评估卵泡的发育状态,随时调整促性腺激素的用量。
(2)当优势卵泡成熟时,监测E2级对评估卵泡成熟度、卵巢反应性、预测卵巢过度刺激具有重要意义。
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,如果促排卵后血清血清,E2峰值 500pg/ml (1100~1835pmol/L),说明卵巢低反应;根据2012年;ESHRE在卵巢过度刺激指南中,雌激素可以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。如果是血雌激素, 3000~4000 pg/ml或雌激素上升趋势较快,预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风险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