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体酮或黄体酮是一种由女性卵巢、胎盘和肾上腺皮质产生的生物活性激素。
那么,正常孕酮的参考范围是多少呢?正常情况下,孕酮含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。一般来说,卵泡期女性的孕酮含量极低,通常只有2-3nmol/L左右。它也被大量排出。此时女性体内的孕激素可达9.5-89nmol/L左右。一般来说,黄体酮会在中期LH高峰后约6-8天达到高峰,然后在月经前4天左右迅速下降至卵泡期水平。
如果女性怀孕了,妊娠黄体就会在卵巢中产生。妊娠期的黄体比月经期的黄体能产生更多的黄体酮,并且会随着妊娠的进展而逐渐增加。一般女性怀孕初期的孕酮含量可达63.6-95.4,到了孕中期,胎盘还参与黄体的分泌。此时女性体内的孕激素可达159-318 nmol/L,到了妊娠晚期,可达318-1272 nmol/L。
那么黄体酮有什么作用呢?黄体酮可以保护女性子宫内膜免受月经影响。月经周期黄体期,黄体酮可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生长,使子宫内膜增厚,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入增生期。受精卵已准备好植入。同时,黄体酮与雌激素相互作用,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成熟。怀孕后,黄体酮还可以对子宫有一定的镇静作用,降低子宫的兴奋性,帮助胎儿顺利生长发育。
以上是黄体酮的常见作用及正常值的参考范围。因此,如果女性的孕酮水平异常,往往会影响正常的月经周期,而怀孕期间如果孕酮过低,也极有可能导致孕期流产、早产、死产等。